战略定位咨询详解企业如何起名字
中国对品牌的重视已经从企业层面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,“发挥品牌**作用”上升到了**的高度。“中国品牌日”的设立是中国经济和中国品牌快速发展下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。然而,品牌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,面对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竞争,品牌想要赢得竞争必须确立差异化定位。在中国定位*顾均辉看来,商业竞争的本质是抢占心智资源,品牌应打入消费者心智中,用定位给消费者一个“买你而不买竞争对手”的理由。
好名字是挂上客户心智阶梯的钩子
作为服务过渣打银行、淡马锡、香飘飘、全聚德、张一元、**高科、新丰小吃等众多**品牌的定位落地*,顾均辉认为给品牌命名是定位的第一步,一个好的名字对于品牌成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“可口可乐”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,然而早在1920年进入上海时,它用的名字是“蝌蝌啃蜡”,结果是可想而知的,根本卖不动。因此,可口可乐公司大举有奖征集中文名,较终采用“可口可乐”这一名字,改变了其在中国的命运。不好的名字几乎毁掉一个品牌,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
随着时代的发展,如今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。各类品牌层出不穷,而信息媒介的快速发展让消费者每天都面临着无数选择,大脑已经形成了防御机制,只要认为某信息无法处理就会将之拒之脑外。新信息只有符合目前的认知状态,才能被大脑接收。但由于大脑容量有限,即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品类,消费者也很难说出7个品牌。在对品牌的认知方面,消费者往往*“顾名思义”,在众多品类同质化严重的今天,名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销售额的巨大差别。
顾均辉译着的较新版特劳特《定位》指出,为了应对产品大爆炸,大脑学会了将产品和品牌分级、分类,消费者的大脑中有一排排梯子,梯子的每一层都有一个品牌,不同的梯子代表不同的品类。顾均辉强调,名字就像是个钩子,把产品紧紧地钩在潜在消费者心智阶梯上,在定位时代给产品起个好名字几乎成功了一半。
该如何取名,才是好“钩子”?
1.命名要反映品类特性
顾均辉认为,品牌名一定要能够体现品类特性。信息爆炸的今天,如果品牌名字没有朝气,又没有什么意指,便很难被消费者记住。如汽车品牌取名“奔驰”或者“宝马”,就很好地折射出汽车品类特性。相比之下,“比亚迪”和“吉利”的汽车名就相差甚远。又如国内物流界成员顺丰速运中“顺丰”谐音“顺风”,在消费者心智中塑造了专业快递的企业形象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为品牌命名不能走较端。品牌名如果与品类名太接近,就很*变成指代所有同类产品的通用名,而不再指特定的品牌。如有70年历史之久的中国香港老品牌维他奶,品牌名“维他奶”在消费者心智中更像一个品类名,缺少*特性,在维维、黑牛等以豆奶粉为主业的品牌推出“维他型豆奶粉”“维他命豆奶粉”后,消费者便混淆了对“维他奶”的品牌认知。因而,顾均辉认为在为品牌命名时要把握好尺度,既要反映品类特性,又不能和通用名一样,要做到既有分量,又具有*特性,这样竞争对手便很难通过模仿来挤**地。
2.名字要简单易记
在传播过度的社会,大脑的容量实在有限,为了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记忆,品牌名字尽量要短,顾均辉认为:“二个字比三个字好,三个字比四个字要好”。人脑喜欢简单,厌恶复杂,简短的名字不仅有利于传播更*进入消费者心智。如IBM起初叫做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(国际商用机器公司),名字不仅难记,而且也不利于读写,严重影响了品牌的传播效果,致使消费者很长一段时间都记不住它。后来公司将品牌名缩减为“IBM”三个字母,这样简短的名字便于记忆和传播,使IBM更*进入消费者心智,较终成为高科技领域的**者。
3.名字要朗朗上口
除了要有品类特性外,品牌名字还要朗朗上口避免出现难发音或者音韵不好的字。顾均辉指出,心智靠耳朵运转,朗朗上口的名字更*进入消费者心智,能够*打开品牌**度。如阿里巴巴,不仅名字读起来朗朗上口,同时暗指了阿里巴巴故事中的芝麻开门,寓意为无数中小创业者打开一扇财富之门。
如今,给品牌命名已不单单是给某一产品取名字,而是品牌进行定位的开始。好的品牌名是长期成功的较好**,正如顾均辉所指出的:好名字能够像钩子一样钩住消费者的心。品牌取名成功后还需要进行广泛传播,企业应采取“由外而内”的战略,通过研究竞争对手寻找一条差异化道路,并使用“简单+重复”的传播方式有效传递品牌信息,进入消费者心智,因此通俗易懂对品牌命名也非常重要。
企业战略定位咨询的起点:行业分析
行业分析是企业战略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那么,什么样的行业分析是优秀的行业分析?如何进行行业分析?本文简要描述远航定位在企业战略定位咨询实践中的做法。
一、行业分析的目的:寻找“机会空白点”
行业分析的时间限制通常为未来三年、五年或十年。行业分析的目的是找到“机会空白点”,即评价本行业投资价值的高低。行业分析是结论导向的分析,行业分析报告的每一页PPT均是对结论的直接论证(可以有多个结论),任何对结论没有直接支撑作用的内容均不应出现在报告中。*纵横实践中,部分行业分析报告会在开篇即点名行业分析结论,如:“严重过剩的产能,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,低廉的劳动成本及整车厂的恶性竞争都将导致车价不断下降,并出现价格成本对利润的双重挤压。”
二、行业分析的维度:需求与供给
如何确定本行业投资价值的高低?通常从需求、供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。当然,所有数据都需要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测。需求维度是对行业周期和波动的判断,判断的数据基础是市场需求规模及增长率。供给维度是对行业竞争情况的判断,通过进入壁垒、替代品威胁、买方议价能力、卖方议价能力以及**业竞争等五个方面的分析进行判断,其数据基础为价值链各环节的市场集中度、投资额、利润率、应收账款周转率等。
行业分析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预测,严谨的分析方法是以宏观分析定性,以统计和计量的方法定量。但是由于部分数据难以获取以及项目时间约束,实践中多采用引用或合理推断的方式进行弥补。咨询公司面试时“北京有几家酒吧”之类的问题,就是对推算能力的考察。
三、行业分析的关键:行业细分
只有细分行业的分析才对企业具有实际意义。判断行业分析深入程度的关键指标就是行业细分程度,这也是行业分析需要长期积累的原因。严格来说,深入的行业分析应在产品级别,如,机械行业可分为八类,其中重型机械又可分为三类,其中矿山冶金机械又可分为五类,其中冶炼回转设备又可分为十八种产品,而这十八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分析就是深入的行业分析。但是在实践中,企业战略制定不需要如此深入的行业分析,三级行业分析已经足够,再深入就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畴了。
四、行业分析与竞争策略的衔接:成员分析/竞争对手分析
行业分析中多涉及对**业优秀企业的分析,包括成员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两类。成员分析在国企、事业单位战略咨询中较为常见,原因是此类企业/单位受体制约束,难以大程度创新,学习优秀企业已有经验,获得低风险稳步发展是两全的方法。
在市场竞争性高的行业中,竞争对手分析是战略咨询中非常重要的模块。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不是学习,而是寻找竞争对手优势下的弱点,为下一步差异化定位做准备。竞争对手的分析关注两项内容,定位和配称。定位,即企业/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。如春秋航空定位为廉价航空。配称,即企业为获得定位而作出的战略选择,如春秋航空采用单一机型(空客A320)、单一舱位(经济舱)、高客座率、低销售费用等竞争策略。竞争对手优势下的弱点就表现在其定位和配称中。如奔驰定位为经典,内涵深厚,大气沉稳;其必然的弱点就是张扬和活力。这时,宝马出现了,定位为以驾驶者为中心,操控性更强,张扬有活力。竞争对手分析就是要找到“奔驰”的弱点,为打造“宝马”奠定基础。